岳阳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flash动画
岳阳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flash动画
(老师):同学们,我们石牌历史上可是教育大村哦。
早在清代乾隆四十六年,开设有鹿山书院,此书院到了光绪二十七年改名为鹿山社学,当时,鹿山书院是石牌、猎德等邻近十三个乡合办的最高学府。不过鹿山社学已于1925年拆毁。到了清代咸丰四年,又开设有同泽书院(现位于中山大道西美心岗),该书院当时是由石牌、棠下、员村三个乡合办的,是作为修文习武的场所。
(表现鹿山书院的发展变迁以及地位)
(老师):到了清末,私塾的兴起,逐渐取代书院社学。石牌曾经办起多间私塾,如“丽庄家塾”、“龙胜义学”、“保良书室”等。这些私塾校址,目前石牌村还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当时清政府规定私塾老师要具有秀才资格,本村秀才董香苑、池大恭等都曾在村内当过私塾老师。这些私塾多以公宅如祖祠、厅作课室,一般只有1名塾师,1间教室,学童虽然分有初级、中级、高级三种,但多数同在一室上课,老师因材施教。初级教材为《三字经》、《千字文》、描红习字等;中级班教材为《千家诗》、《成语考》等;高级班教材是四书、五经等。算术为珠算、口算、商业用数等。
(展示教学环境,课本)
(老师):民国初期,乡村教育仍以私塾为主,随后逐步兴办学校,取代私塾。据村志记载:1928年,石牌当时秀才董香苑等人筹办了一间民办的志诚国民小学,教学内容主要有国文、算术、修身、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等。这是石牌最早的小学,是石牌小学的前身。
(学校不断发展,新的硬件,环境也不断变好)
(老师):80年代后,城市化进程中石牌人进入城市,打开眼界,面临一系列新事物、新生活、新压力,再加上国家重视教育,在村领导和村民重教观念的支持下,石牌小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规模和教学水平都大大提高,无论硬件、软件都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成为市一级的学校。
(老师):同学们现在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努力学习哦!
(责任编辑:卓想动画http://www.zxg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