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动画制作的技巧及运用
衡阳动画制作的技巧及运用
一、动画起源 (一)“动画”一词的由来 “动画”一词,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当时日本将线条描绘的漫画称为动画,战后则将 线绘、木偶等形式制作的影片统称为动画。 动画又称为“卡通”,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必时期的意大利,原指绘制壁画前的底稿或漫画。到19 世纪40年代,英国阿尔伯特王子为了征求英国国会大厦的壁画图案,举行了一次设计比赛,被发表的 作品中不乏风格幽默荒诞之作。于是从那时起,卡通一词拥有了今天的含义:一种幽默并具有某种讽 刺寓意的绘画形式。“卡通电影”早期是指,用绘画语言讲述故事的电影形式。当时的卡通片往往带 有明显的漫画色彩,风格简洁,轻松诙谐,寓意性较强。
(二)动画意识与动画现象 影视动画发展虽然仅百年,但是动画这一奇特艺术的出现,距今却已有两三万年的历史。追溯源 头,最初的动画更确切地说,是人们头脑中动画意识的一种展现。 在数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展现了强烈的动画意识——试图在静态的画面中表现动态的视觉感 受,并将这种意识转为最初的动画现象。例如在西班牙北图1.9 中国马家窑彩陶器舞蹈纹盆部山区 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内石器时代留下的大量壁画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在奔跑的野猪身上前后画上四 条腿,以产生野猪运动的动态感受。在我国马家窑出土的彩绘陶瓷舞蹈纹盆的设计图案里,画着三组 手拉手舞蹈的人形,并在手臂上画出重复的线条,表示舞蹈者连续的动作。尽管这些创作过于质朴, 但它反映了人类对运动概念与生命关系的理解与探索,也是最初的动画意识与动画现象。
(三)动画思维与动画形成 动画完全是依赖于人们头脑通过对某些事物的虚拟想象而形成的艺术,因此动画的创作思维基础 ,一方面建立在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经验性认知和积累上,另一方面来自他们丰19 谚霞i∞椎与一创意富的创新意识和联想空问。于是,创造性、经验性、抽象性、运动性思维就成为动 画思维的基本特征。创作者的这些内在思维特征,我们可以在许许多多外显的具有“动画效果”的艺 术 痕迹中寻觅到。图1.10 中国发明的走马灯 在公元两千多年前的埃及古墓壁画中,曾绘有描述摔跤动作的连续画面,当人们随着走路移动身 体来观看这些画面时,就会产生画中人物动起来的错觉;在希腊的古陶瓶上,绘有人物奔跑的侧面连 续动作图案,当花瓶旋转时,人的视觉中就会形成运动的感觉;在古埃及神庙前不同的巨大石柱上, 刻有做着欢迎形态的连续动作的神像,当法老乘坐的马车从神庙石柱前奔跑而过时,石柱上的这些神 像,就会显示出欢迎法老的连续动作;早在一两千年前中国人发明的走马灯,利用点燃蜡烛后产生的 热气流的推动,使绘有图形的圆筒旋转,这是最早通过光的照射而呈现画面运动的艺术创作。所有这 些带有“动画”视觉效果的艺术作品也是动画形成的原始基础。
可以说,从静止的事物中获得运动感知,是人们创造动画最直接的兴趣和动因。在对动画现象着 迷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对人类生理知觉系统的似动性感知功能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彼得·罗杰特 (Peter Roger)便是最早从事这一研究的探索者之一。 1824年,彼得·罗杰特在出版的《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现象》一书中提出:当形象刺激在最初显 露后,能在视网膜上停留若干时间。当多个刺激相当迅速地连续显现时,在视网膜上的刺激信号会重 叠起来,形象就成为连续进行的了。该研究在当时引起了一阵实验热,“手翻书”、“西洋镜”等一 系列具有动画特征的发明也孕育而生。 ≮≤ 1 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科学家普拉托也是根据视觉暂留现象制成了能使图像动起来的转盘,之后 又出现了更为简便灵活的视盘。视觉暂留现象理论也为后来电影、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卓想动画http://www.zxg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