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动画制作思维与动画受众思维
南京动画制作思维与动画受众思维
动画作者思维与动画受众思维
影视、动画都是大工业时代以来新艺术的代表。与传统文学、绘画、雕塑等最 大的区分在于,其作者很难认定。作为需要大量人员参与的创作过程,剧本的编 排、影视的导演与作为总协调的制片人,充当了其中的重要角色。笔者无意参与对 影视作者论的探讨,事实上,由于具体影视形成过程的不同,其主要参与人所起的 作用很难区分出主要与次要。作者是谁对于本论题来说并不重要,不管是以某个 人为中心,还是集体的综合协力,他们具有共同的特点,即作者是成人。要创作出 一部影视或动画作品,并使之最终形成于荧屏,只能是成人思维的产物。因此,本 文不纠缠于动画作者的具体身份——这很难辨析,而是将其抽象成人,来论述其作 为成人的思维特点。 在受众问题上,动画与其他艺术——包括影视这样的影像艺术迥然不同。
不 管是文学也好、影视也好,受众的基本面都是成人,这些成人也许有着文化、种族、 性别、地域等的不同,但作为成人,其思维基本发展成熟,甚至已经定型。而动画则 不同,动画的受众主要指向思维处于发展期的儿童。 当然,随着动画艺术的发展。动画的受众越来越溢出儿童的边界,向成人世界 扩展。但本论题还是将受众锁定在儿童,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动画的主要受众是儿童。21世纪以来,中国动漫热之所以迅速升温,来 源于一份重要文件的推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拍摄、 制作和播出,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展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的动画片系列”①。这份文件明确指出了动画的受众是未成年人。除了中国以外, 全世界的动画也都以儿童为主要受众。
其次,动画受众范围的扩大,并没有否定儿童的主体地位。目前在动画受众的 认识上,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低幼化倾向,在假设动画受众是儿童的前提 下,将内容的直白、浅显有时甚至是弱智作为了创作的前提,因此,就形成了故事简 单、情节幼稚、人物扁平、技术粗劣的整体风格;另一种是全观众倾向,很多动漫企 业、动漫传播平台,都以打造全观众链为目的,强调动画对于所有年龄层观众的吸 引力。这两种观点之所以片面,在于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动画受众的概念。其一, 动画受众以儿童为主,但“儿童”这一概念非常广泛,既包括十几岁的青少年,也包 括几岁的婴幼儿,绝不是低幼可以概括。其二,全观众链的提出,自有其道理。
(责任编辑:卓想动画http://www.zxg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