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集市模式”制作及动画解读《大话西游》
三亚“集市模式”制作及动画解读《大话西游》
五、融入时代潮流 在近代欧洲,动画出现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其走向。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导致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次,自文艺复兴运动以 来,自由开放的艺术理念开始为社会所接受。这两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传统 绘画走下了中世纪的神坛,日益接近平民的审美趋向,给以简御繁的卡通画提供了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作为市民阶层表达自身 要求的手段,卡通画也被赋予 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内涵。“政治卡通”成为欧洲富有特色的卡通形式。在17世纪 的荷兰,画家的笔下首次出现了含卡通夸张意味的素描图轴。而以法国人奥诺雷 ·杜米埃(1808--1879)为代表的讽刺漫画家,更是将政治卡通发展到了艺术的高 度。时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卡通艺术的发 展史上,英国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英国是最早建立现代议会 民主政治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进入产业革命的国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确立,保 证了人民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产业革命的兴 起,引发了报刊出版业的繁荣,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在传统的社会中,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它在最大程度上要求个人遵 从大部分人的标准,从而融入这个世界。因此习俗、社会道德、法律、制度等等对 人们的生活轨迹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而性别、家庭、种族等等因素也会阻碍个人 的发展道路。然而在动画片这种虚拟的社区环境中,个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来改变 这种状态。个人要求个性解放,希望摧毁一切、创造一切、共享一切,而不愿再遵 从传统权威的指引。所以可以说这就是一种“‘集市’模式”①。文化为动画创造了 一个氛围,在这个结构和功能相对复杂的环境中,动画角色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并且变得更加圆满起来。这也就意味着动画角色在文化解读背景下让人体会了 更人性化、更趋于真实或者拥有许多人性弱点的性格,因此更容易从模式化的动 画造型中脱离出来,从而成为动画文化研究的重镇。当然,对于动画技术本身而 言,它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与技巧,也有着充分的灵活便捷性。但技术本身毕竟 是僵硬的,只有加入了情感才具有现实意义。而这一切都需要人类的介人,都需 要人性化的体现。因此,通过对文化的诠释,动画片将主权传递给了动画角色本 身,角色的主体能动性在这里大放异彩。
当历史进入到多媒体并存的年代,许多因为技术革新引发的动画文化现象, 值得我们关注。多年以前,一部叫做《大话西游》的电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如今, “大话西游”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但影响了一群人的语言习惯,甚至还形 成了某种命名方式(所谓“大话一代”),参与了一代人的主体性建构。在“大话”的 氛围中,《大话西游》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成了一个符号,生活在“大话”状态中的 人们谈论着《大话西游》中经典的爱情、《大话西游》中的女人和《大话西游》中经典 的对白。那些对白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印记,也见证了一种文化的缩影…… 《大话西游》成了一种“神话”,在一代人形成的文化群落里蔓延。《大话西游》 走红的方式既不同于民间的商业操作模式,也不同 于主旋律电影,但是通过解读 《大话西游》,我们可以管窥到社会思想意识的转换,尤其是在这样一个转型、各种 思想冲突激烈的时代,这种文化的研究和回读就尤有意义和价值了。在介人大话 文化之前,有必要先交代一下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陆的发迹史,以及这部电影的内 容梗概。
(责任编辑:卓想动画http://www.zxg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