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内容:(1700字左右)
医生:欢迎大家走进输血相关危险小课堂。
(MG动画展现,背景带有黄陂人民医院的标识,医生弹出讲话,出标题:输血相关危险小课堂)
医生:很多人不知道输血的历史,早在1616年,英国Harvey(哈维)阐明了血液在体内的环流方向和运行途径,为以后的输血奠定了基础。1817~1818年英国Blundell(布伦德尔)开创了直接输血法,并作为第一位把人血输给人的先驱者而载入史册。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Landsteiner(兰德施泰纳)首先发现人类红细胞血型,被称为血型之父。1902年他的学生Sturli和Decastello又发现A B O AB型。此后,通过对血液成分的进一步理解,对输血反应和溶血反应的深入研究,以及随着科技发展保存手段的更新,输血学一路前进到了现在。
(画面:刚开始画面是医生指着小黑板在讲课,后黑板上的内容,转场至历史资料包装,最后又通过黑板转场,回到医生小课堂)
医生: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或对其他治疗方法的支持,尽管输血对患者总体上是有益的,但它并不缺乏某些风险,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这被称为输血相关危险 (TAHs)。对我们医生和受血者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它,尽量避免或减轻最频繁的TAH。
(画面:医生讲课,穿插患者不良反应的图片,学生听课)
学生A:那具体有哪些不良反应呢?
医生:输血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传播性感染和非感染性反应。其中,传播性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其他病原体感染等,会导致输血者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艾滋病,梅毒,脓毒症,疟疾等;有些病人还出现发热、发冷;寒战、高热、脾肿大、贫血、黄疸、溶血、全身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